悲傷程度的開關漸漸關閉了,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地反思,這次這些事件累積下來所引發的情緒是不是必要的,不管是我的情緒還是你們的情緒都一樣,畢竟從今年開始我們根本沒有任何交集可言,沒有實際上面的任何接觸,一切只剩下想像,當想像離現實愈來愈遠的時候,心理結構因為矛盾愈來愈擴大的緣故,導致無限迴圈的悲傷和憂鬱,縱使實際上接觸的朋友們都是友好的,卻還是很難忘懷過去那種每日鍛鍊的習慣性心理依賴。

分析下來化繁為簡的話很簡單,+1敘述的,通常一個女生認識一個異性都會先在心理打底,這個傢伙是要歸於朋友那一方,還是歸於可進一步交往的那一方,界線當然不是二分法那樣的明確,但是會有一個方向,當方向逐漸偏離軌道的時候,心理就會產生矛盾感,然後我們會選擇對自己心理狀態最舒適的方式去解釋這個矛盾感,合理化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對立,或是達到一個共識,不管是對立或是共識,都只會在一個人的腦袋中形成,在怎麼樣的交流討論可能也不一定有什麼成效。

就南方哲學裡面的輪狀系統: 認知->情緒->行為->認知......無限循環,絕大部分的人都很容易被情緒牽著走,然後惡性循環,比較方便有效的做法是從行為開始改變,然後逐漸轉化,大崩潰、極度悲傷、憂鬱低落、等等超負面的狀態之下,很難完成行為上的改變,只能慢慢一步一步的嘗試,中間會造成多少的傷害,自己的或是他人的,無法估計,已經被傷害的,或是已經傷害的,雙方面都會後悔,但是後悔也不一定會想要重新將破碎拼湊起來,有人會選擇放棄,直接切斷所有不愉快的記憶,有的人會選擇嘗試溝通,有的人繼續維持著自怨自哀,很大部分其實也不是自己能選擇的,因為過度發展的情緒總是會牽著行為走。

舉個例子來說,我很想念你們,我無法從大腦裡面把你們抽離,總覺得還有什麼未完成的東西卡在那裏,但是就實際層面上來看,就可以很明顯地發現所有的實務層面都無法自己決定,要溝通,需要對方同意,你自己再怎麼樣想要好好談開都沒有用,因為你們已經建立了很厚重的負面情緒保護牆,反過來說,你們很討厭我,你們無法從大腦裡面把討厭我的所有總和抽離,就算勉強被強迫坐下來面對面,也只會被討厭的情緒影響,情緒上面是討厭,所以就會做出討厭的行為,然後進而加強認知上面的"我就是討厭這個人",一樣惡性循環。

要打破循環,除非發生什麼重大的事件,例如: 我死亡了。你們大腦中討厭的那個我從實際層面中消失,喪失了討厭的意義,或是其他真的徹底改變生活模式的重大事件發生,但是要發生這種事情大都是不幸的,所有的人都只想要幸福快樂的過自己的日子,面面俱到的去維持所有的人關係實務上面很難達成也很疲累。

最後有可能會遇到一起上班的日子大概不會超過十五天吧! 人生過了這麼長的時間,除了七年前交惡的如之外,實在不想要在把人數累積上去,而且就算交惡了,如也是在我心裡面佔了很重很重的位置,你們會一直是我人生裡面很重要很重要的人,也許我在你們心理面微不足道,但是還是希望你們可以知道,在我腦子裏面的世界裡,我們一直都是友好的,兩肋插刀的那一種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他們很久不見了,寒暄了幾句,突然來了個大大的擁抱,握著彼此的手,莫名其妙地一起哭了起來,然後開始點歌,唱著很久不見的友誼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不死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